衡水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滨湖新区
联系人:口经理
电 话:0318-7600108
手 机:15130828567
QQ:923060413
微信二维码扫*扫:
橡塑橡胶止水带防水层材料 止水带配合比详解151-3082-8567
排除基坑周围的地面水和基坑内的积水,以便在不带水和泥浆的基坑内进行施工。排水时应注意避免基土的流失,防止因改变基底的圭层构造而导致地面沉陷。为了确保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条明确规定地下水位要求降低至止水带防水工程底部*低高程以下500mm的位置,并应保持已降的地下水位至整个止水带防水工程完成。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的止水带防水层,严禁在雨天雪天和五*风及其以上时施工,其施工环境气温条件 止水带防水层环境气温条件
止水带防水层材料 施工环境气温高聚物改性沥青止水带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5℃,热熔法不低于-10℃合成高分子止水带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5℃,热焊接法不低于-10℃有机止水带防水涂料 溶剂型-5—35℃,水溶性5—35℃无机止水带防水涂料 5—35℃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水泥砂浆 5—35℃在地下工程的止水带防水层施工时,气候条件对其影响是很大的。雨天施工会使基层含水率增大,导致止水带防水层粘结不牢;气温过低时铺贴卷材,易出现开卷时卷材发硬、脆裂,严重影响止水带防水层质量;低温涂刷涂料,涂层易受冻且不成膜;五*以上进行止水带防水层施工操作,难以确保止水带防水层质量和人身安全。故本条文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分别规定了适于施工的环境气温。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是*个子分部工程,其分项工程的划分应符合表3.0.9的要求。 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的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 分 项 工 程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 地下建筑止水带防水工程: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水泥砂浆止水带防水层,卷材止水带防水层,涂料止水带防水层,塑料板止水带防水层,金属板止水带防水层,细部构造特殊施工法止水带防水工程:锚喷支护,地下连续墙,复合式衬砌,盾构法隧道排水工程:渗排水、盲沟排水隧道、坑道排水注浆工程:预注浆、后注浆,衬砌裂缝注浆根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GB50300—2001规定,确定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为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中的*个子分部工程。由于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包括了地下建筑止水带防水工程、特殊施工法止水带防水工程、排水工程和注浆工程等主要内容,表3.0.9分别对分项工程给予具体划分,有助于及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符合施工实际。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应按工程设计的止水带防水等*标准进行验收。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渗漏水调查与量测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C执行。我*对地下工程止水带防水等*标准划分为四*,主要是根据*内工程调查资料和参考*外有关规定,结合地下工程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我*实际情况,按允许渗漏水量来确定的,本条方规定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应按工程设计的止水带防水等*标准进行验收;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的渗漏水调查与量测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C执行。
本节适用于止水带防水等*为1—4*的地下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不适用环境温度高于80℃或处于耐侵蚀系数小于0.8的侵蚀性介质中使用的地下工程。注:耐侵蚀系数是指在侵蚀性水中养护6个月的混凝土试块的抗折强度与在饮用水中养护6个月的混凝土试块的抗折强度之比。 在明挖法地下整体式混凝土主体结构设防中,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是*道重要防线,也是做好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的基础因此在1—3*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中,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是应选的止水带防水措施,在4*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中则作为宜选的防水措施。在常温下具有较高抗渗性的止水带防水混凝土,其抗渗性随着环境提高而降低。当温度为100℃时,混凝土抗渗
性约降低40%,200℃时约降低60%以上;当温度超过250℃时,混凝土几乎完全失去抗渗能力,而抗拉强度也随之下降为原来强度的66%。为确保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止水带防水功能,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高使用得超过80℃,*般应控制在50——60℃。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不应低于32.5*,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或行业标准*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粉煤灰的*别不应低于二*,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为确保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及抗压强度,规定水泥强度等*不应低于32.5*。止水带防水混凝土不应使用过期水泥或由于受潮而成团结块的水泥,否则将由于水化不完全而大大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强度。对过期水泥或受潮结块水泥必须重新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能使用。
2. 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多少,直接影响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对混凝土抗渗性影响较大。特别是粘土块,其体积不稳定,干燥时收缩、潮湿时膨胀,对混凝土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必须加以限制。
3.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水的资源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因此对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用水必须进行检测并加以控制,不应含有害物质。
4.外加剂对提高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极有好处,根据目前工程中应用外加剂种类和质量的情况,提出了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或行业标准*等品以上的质量要求。如UEA膨胀剂的质量标准分为二档,*等品的限制膨胀率为0.4%,而**品仅为0.2%,若在地下工程中使用**品的膨胀剂,加量按10%——12%掺加,则肯定达不到预期的膨胀值要求。
5.粉煤灰、硅粉等粉细料属活性掺合料对提高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起*定作用,它们的加入可以改善砂子*配(补充天然砂中部分小于0.15mm颗粒),填充混凝土部分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掺入粉煤灰、硅粉还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防止和减少混凝土裂产生。但是随着上述粉细料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随之下降。因此,根据试验及实际施工经验,本条提出了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的规定。
1 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2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300kg/m3;3 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2—1:2.5;4 水灰比不得大于0.55;5 普通止水带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时人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说明:4.1.3 1.考虑到施工现场与试验室条件的差别,试验室配制的止水带防水混凝土其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以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和混凝土的止水带防水性。
2.适宜的水泥用量和砂率,能使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数量和质量达到*好的水平,钢边橡胶止水带 从而获得良好的抗渗性。反之,如水泥用量过小,拌合物粘滞性差,容易出现分层离析及其他施工质量问题;如果水泥用量过大,则水化热高、增加混凝土收缩而且不经济。据现场调查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时,混凝土的抗渗等*可过到大于S8的要求。
3.砂率和灰砂比对抗渗性有明显影响。如灰砂比偏大(1:1——1:1.5)即砂率偏低时,由于砂子数量不足而水泥和水的含量高,混凝土往往出现不均匀及收缩大的现象,混凝土抗渗性较差;如灰砂比偏小(1:3)即砂率偏高时,由于砂子过多,拌合物干涩而缺乏粘结能力,混凝土密实性差,抗渗能力下降。因此,只有当水泥与砂的用量即灰砂比为1:2—1:2.5时*为适宜。
4.拌合物的水灰比对硬化混凝土孔隙率大小、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密实性。水灰比越大,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后,形成孔径为50—150μm的毛管等开放的孔隙也就越多,这些孔隙是造成混凝土渗漏水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讲,在满足水泥完全水化及润湿砂石所需水量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密实性越好,抗渗性和强度也就越高。但水灰比过小,混凝土极难振捣和也合均匀,其密实性和抗渗性反而得不到保证。随着外加剂的开发应用,减水剂已成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之*,掺入减水剂后可以适量减少混凝土水灰比,而止水带防水功能并不降低,故本条规定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水灰比以不大于0.55为宜。
4.1.4 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检查不应少于两次。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1 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
混凝土组成材料 每盘计量 累计计量
水泥、掺合料 +2 +1
粗、细骨料 +3 +2
水、外加剂 +2 +1注:累计计量公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
2.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件班到少检查两次。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 80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实测的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应符合表4.1.4-2的规定。
表4.1.4-2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
要求坍落度(mm) 允许偏差(mm)
≤40 +10
50—90 +15
≥100 +20说明:4.1.4
1.规定了各种原材料的计量标准,避免由于计量不准确或偏差过大而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确保混凝土的匀质性、抗渗性和强度等技术性能。2.拌合物坍落度的大小,对拌合物施工性及硬化后混凝土的抗渗性和强度有直接影响,因此加强坍落度的检测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混凝土输送条件和运距的不同,掺入外加剂后引起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会不同。规定了坍落度允许偏差,减少和消除上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性。4.1.5
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止水带防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制原则不同,普通混凝土是根据所需强度要求进行配制,而防水混凝土则是根据工程设计所需抗渗等*要求进行配制。通过调整配合比,使水泥砂浆除满足填充和粘结石子骨架作用外,还在粗骨料周围形成*定数量良好的砂浆包裹层,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作为止水带防水混凝土首先必须满足设计的抗渗等*要求,同时适应强度要求。*般能满足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往往会超过设计要求。止水带防在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中使用、穿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说明:4.1.9 1.变形缝应考虑工程结构的沉降、伸缩的可变性,并保证其在变化中的密闭性,不产生渗漏现象。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全埋式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的变形缝应为环状;半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的变形缝应为U字形,U字形变形缝的设计高度应超出室外地坪150mm以上。
2.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底板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应与变形缝相结合。*低水平施工缝距底板面应不小于300mm,距墙孔洞边缘应不小于300mm,并避免设在墙板承受弯距或剪力*大的部位。
3.后浇带是*种混凝土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以及后期变形趋于稳定的结构。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4.穿墙管道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式止水带防水法;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大或有更换要求时,应采用套管式止水带防水法。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采用封口钢板式止水带防水法。
5.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加焊止水钢板的止水带防水措施。
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止水带防水混凝土包括普通止水带防水混凝土、外加剂或掺合料止水带防水混凝土和膨胀水泥止水带防水混凝土三大类。普通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配合比的方法,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和抗渗性。外加剂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少量改善混凝土抗渗性的有机或无机物,如减水剂、止水带防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掺合料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少量硅粉、磨细矿渣粉、粉煤灰等无机粉料,以增加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渗性。止水带防水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均可单掺,也可复合掺用。橡胶膨胀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是利用膨胀水泥在水化硬化过程中形成大量体积增大的结晶(如钙矾石),主要是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同时,膨胀后产生的自应力使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上述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检查产品的**证书和性能检验报告,检查混凝土拌制时的计量措施。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必须由相应资质的专业止水带防水队伍进行施工;主要施工人员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说明:3.0.5 止水带防水作业是保证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质量的关键。目前我**些地区由于使用不懂止水带防水技术的农村副业队或新工人进行止水带防水作业,以致造成工程渗漏的严重后果。故强调必须建立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止水带防水施工队伍,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理论与实际施工操作的培训,并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1* 应选*种 — 应选二种 应选 应选二种2* 应选*种 — 应选*到二种 应选 应选*到二种3* — 应选*种 宜选*到二种 应选 宜选*种4* — 应选*种 宜选*种 应选 宜选*种
本条文规定了地下工程的止水带防水应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即*是主体止水带防水,二是细部构
造止水带防水。目前,主体采用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结构自止水带防水的效果尚好,而细部构造(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诱导缝)的渗漏水现象*为普遍,工程界有所谓“十缝九漏”之称。明挖法施工时,不同止水带防水等*的地下工程止水带防水设防,对主体防水“应”或“宜”采用止水带防水混凝土。当工程的止水带防水等*为1—3*时,还应在止水带防水混凝土的粘结表面增设*至两道其他止水带防水层,称谓“多道设防”。*道止水带防水设防的涵义应是具有单独止水带防水能力的*个止水带防水层。多道设防时,所增设的止水带防水层可采用多道卷材,亦可采用卷材、涂料、刚性止水带防水复合使用。多道设防主要利用不同止水带防水材料的材性,体现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刚柔相济”的设计原则。
过去人们*直认为混凝土是永久性材料,但通过实践人们逐渐认识混凝土在地下工程中会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其耐久性会受到影响。现在我*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受污染比较严重,而止水带防水混凝土在抗渗等*S8时的渗透系数为5—8*10—8cm/s。所以,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的侵蚀破坏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止水带防水等*为1、2*的工程,大多是比较重要、使用年限较长的工程,单靠用止水带防水混凝土来抵抗地下水的侵蚀其效果是有限的。同样,对细部构造应根据不同止水带防水等*选用不同的止水带防水措施,止水带防水等*越高,所采用的止水带防水措施越多。暗挖法施工是针对主体不同的衬砌,也应按不同止水带防水等*采用不同的止水带防水措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图纸会审,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的止水带防水技术要求,并编制止水带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 根据建设部(1991)837号文《关于提高止水带防水工程质量的若干规定》中第五条规定,特别对工单位提出要求。通过图纸会审,施工单位既要对设计质量把关,又要掌握地下工程止水带防水构造设计的要点,施工前还应有针对性的确保止水带防水工程质量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施工单位对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的各工序应按企业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编制止水带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的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未经建设(监理)单位交通规则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说明:3.0.4 施工过程中建立工序质量的自查、核查和交接检查制度,是实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根本保证。上工序完成后,应经完成方与后续工序的承接方共同检查并确认,方可进行下*工序的施工。本条文规定工序或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操作人员自检**的基础上,进行工序之间的交接检和专职质量人员的检查,检查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然后由监理工程师代表建设单位进行检查和确认。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所使用的止水带防水材料,应有产品的**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对进场的止水带防水材料应按本规范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抽样复验,并提出试验报告;不**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本条文明确规定止水带防水工程所使用的止水带防水材料,必须经过各*法定检测部门进行抽样检验,并出据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其目的是要控制进入市场的材料,保证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符合**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对进入现场的材料还应按本规范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进行抽样复试。如发现不**的材料进入现场,应责令其清退出场,决不允许使用到工程上。为了做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正确性,根据建设部建监(1996)488号《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对进场的主要建筑材料应由监理人员(建设单位)与施工人员共同取样,并送至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实行见证取样、送样制度。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施工期间,明挖法的基坑以及暗挖法的竖井、洞口,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0.5m以下,必要时应采取降水措施。
说明:3.0.7 进行止水带防水结构或止水带防水层施工,现场应做到无水、无泥浆,这是保证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个重要条件。因此,在地下止水带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必须做好周围环境的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为了加强橡胶止水带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地下防水工程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说明:1.0.1 根据1998年3月底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召开的规范修订协调会的精神,决定把《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8—83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合并,并明确把修订后的有关施工质量验收的内容定为《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按照建设部提出的“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十六字方针,本规范是将有关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并,组成新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以统*地下防水工程质量的验收方法、程序和质量指标。
地下工程质量止水带防水等*分为4*,各*标准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表3.0.1 地下工程止水带防水等*标准止水带防水等* 标 准
1 *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2 * 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工业与民用建筑: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止水带防水面积的1%,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1m2,任意100 m2止水带防水面积不超过*处
其他地下工程: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止水带防水面积的6%,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 m2,任意100 m2止水带防水面积不超
3 * 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3 m2,单个漏水点的漏水量不大于2.5L/d,任意100 m2止水带防水面积不超过7处
4 * 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 m2.d,任意100
m2止水带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L/ m2.d说明:3.0.1
当前,提出*个符合我*地下工程实际情况的止水带防水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本条文是根据*内工程调查资料,参考*外有关规定数值,结合地下工程不同要求和我*地下工程实际,按不同渗漏水量的指标将地下工程止水带防水划分为四个等*。
1地下工程止水带防水等*标准的依据是:1.
止水带防水等*为1*的工程,其结构内壁并不是没有地下水渗透现象。由于渗水量极小,且随时被正常人工通风所带走,通常混凝土结构的散湿量为0.012—0.024
L/m2.d。当渗透小于蒸发时,结构表面不会留存湿渍,故对此不作定量指标的规定。
2. 止水带防水等*为2*的工程,不允许有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过去《地下工程止水带防水技术规范》中曾给出渗漏量为0.025—02 L/m2.d的指标,由于这*量值较小,难以准确检测,会给工程验收带来*定的困难。经过对大量观测数据的分析,在通风不好、工程内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些有价值的数据。多年来,铁道、隧道等部门采用量测任意100m2止水带防水面积上湿渍总面积、单个湿渍的*大面积。湿渍个数的办法来判断,已得到工程界的认可。同样,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也提出不同的量化指标。
3. 止水带防水等*为3*的工程,允许少量漏水点,但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在地下工程中,顶(拱)的渗漏水*般为滴水,而侧墙则多呈流挂湿渍形式,当侧墙的*大湿渍面积小于0.3 m2时,此处的渗漏可认为符合3*标准。为便于工程验收 ,标准中明确规定当湿渍的*大面积、单个漏水点的*大漏水量和漏水点数量。
4. 止水带防水等*为4*的工程,允许有漏水点,但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标准提到任意100 m2止水带防水面积渗漏水量是整个工程渗漏水量的2倍,这是根据德*STUVA止水带防水等*中的规定,即100m区间的渗漏水量是10m区间的1/2,是1m区间的1/4。3.0.2 地下工程的止水带防水设防要求,应按表3.0.2_1和表3.0.2_2选用。表3.0.1_1 明挖法地下水工程止水带防水设防工程部位 主 体 施工缝 后浇带 变形缝、诱导缝止水带防水措施 防
本规范适用于地下建筑工程、市政隧道、防护工程、地下铁道等防水工程质量的验收。 本规范适用于下建筑工程、市政隧道、防护工程、地下铁道等防水工程的质量检验和施工验收。本规范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特殊施工法防水工程、排水工程、注浆工程和子分部工程验收等内容进行叙述。地下防水工程中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以及承包合同文件,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建设部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按止水带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是保证工程实现设计意图的前提,也是明确划分设计、施工单位质量责任的前提。 由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双方主体是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因此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对建设单位负责。本规范明确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按承包合同的规定验收,但合同文件的规定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本规范应与**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GB50300—2001配套使用。本规范是根据*标《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标准》GB50300—2001规定的原则编制的。本规范对地下防水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的划分,止水带的质量指标和验收程序都提出了要求,同时还强调执行本规范时应当与《统*标准》配套使用。地下防水施工质量的验收应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本条文是根据建设部印发建标[1996]626号《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采用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典型用语。